江南官方体育网页版·一个医生要掉多少「坑」才能赚到在职创业的第一桶金?

2024-05-14 07:50:31 1 来源:江南官方体育app 作者:江南综合体育app下载安装

江南官方体育网页版·

  当时,是夏敏进入安徽省立医院工作的第10个年头。此前,在外科轮转3年后,他于2008年定科在科。

  工作之余,他对日常使用的医疗器械会做针对性改良,包括护理器械、的气道管理工具等,也为部分改良设计申请了专利。

  彼时,中国的外科技术、器械已基本实现与国际接轨,但技术、器械的发展,相对来说比较滞后。以困难气管插管术为例,医生甚至需要跪地操作。

  在夏敏看来,只有医生最了解医生需要什么,病人需要什么,临床上的痛点问题有哪些,「你让别人去改(器械),他不知道要怎么改」。

  这是夏敏创新创业的初心,但创业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即便已经拥有多项专利,要将专利转化为产品(样品),再将产品转化为商品,也并非易事。

  早在2012年,夏敏便申请了一项名为「弱刺激仿生型口咽通气道」的专利。该专利结合口咽解剖特点,对传统产品进行重新设计,可减少插管时对患者的损伤和刺激。

  夏敏认为,这项装置非常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故而图纸一画出来,就早早去申请了专利,完全没有考虑产品所涉及到的不规则管芯,能否大批量生产。

  事实证明,果然不可以。尽管在做样品模型时,应用3D打印技术,的确可以打印出复杂的管腔形态,但要大规模生产,还是传统的模具加工方式更为经济、可行。

  只能改图纸。通过跟模具厂的师傅反复讨论、修改,最后出来一版可以实现生产的设计图,但这一版跟夏敏最初申请专利的那一版已经相差甚远,原有的专利权,无法保护当前的产品设计。

  夏敏只好再去重新申请专利,但又碰到了新问题。根据《专利法》第22条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所谓新颖性是指,该发明或实用新型不属于现有技术;也没有任何单位或个人就同样的发明或实用新型之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获得公开。

  夏敏的情况恰恰就属于「丧失新颖性」,因为之前他本人已经申请过专利,该技术属于公开技术,无法再申请专利。

  怎么办?不申请专利肯定不行。通过跟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的专利审查员的反复沟通,最终,他还是拿到了「新」专利权,但宝贵的5年时间已经过去了。

  众所周知,中国高中生若被医学院录取,需要经历「5+3+X」(即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至4年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之后,才能成为一名医生。在这至少8年的学医历程里,并不涉及工程学、材料学等其他学科。

  「第一个产品一共做了6套模具,前面5套都不能用。」夏敏说,模具师傅是根据产品结构去设计模具的,师傅之所以做出来的模具达不到与相结合的要求,是因为师傅不知道哪些地方需要软一点,哪些地方需要硬一点,哪些地方不能有毛刺——这些都是临床医生才会了解的。

  如何跨过这道「医工结合」的关口,成为夏敏面临的又一道难题。当时,他并不知道还有一种职业叫「机械工程师」,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他只好自学模具知识,再去跟师傅沟通,怎么开模,怎么分型,前模怎么放,后模怎么放……

  「如果你自己没有这(工科)方面的知识基础,一点都没有的话,其实很难去做成一个医疗产品。」夏敏坦言,这是医生做医疗创新成果转化的难点之一。

  就是在反复的沟通、修改、重制模具之中,不仅时间流失掉了,金钱也是,单是这几套小模具就花费了夏敏几十万元。

  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规定,按照风险程度,国家对医疗器械实行分类管理:第一类医疗器械风险程度低,实行产品备案管理,第二类(中度风险)、第三类(较高风险)医疗器械实行产品注册管理。

  「当时我们这款产品依据法规规定,既可以进行一类申报,也可以进行二类申报,为了缩短产品上市周期,我们就申报了一类医疗器械。」夏敏说。

  不单独计价,也就无法向患者收费。对于医院而言,只能算作科室成本采购,这就导致产品很难打开市场。

  夏敏反思,假如早在产品设计之初,做一些市场调研、评估,那么是可以避免这种棘手情况的——比如产品既可以叫「口咽通气道」,也可以叫「气管插管固定器」,叫哪个名字更好一些,更有利于后面的市场销售,需要前期就做好评估。

  对于医疗创新创业而言,仅仅做到医工结合还不行,还得结合「商业」。「不仅要考虑产品设计,也要考虑企业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甚至医保支付方式。」夏敏对此深有体会。

  早在2009年,欧阳晨曦还在武汉协和医院工作时,便成立了一家生物技术公司。2014年公司研发的产品「小口径人造血管」实现批量生产,紧接着在2015年获得投资机构「加持」,拿到了2000万元的A轮融资。

  同年,欧阳晨曦调任阜外医院,医师职责之外,还兼任阜外医院成果转化中心副主任,负责医院的成果转化工作。

  在外界看起来,欧阳晨曦的创业经历顺风顺水,但在接受健康界专访时,他却称「医生创业有倾家荡产的风险」。

  「科研做失败了,国家不会逼你退钱(科研基金),也不会有人逼你去卖房子还钱,但是做企业,很可能投进去的钱彻底「打水漂」了。」欧阳晨曦说。

  尽管近年来,国家为了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尤其是2018年银保监会提出初步考虑对民营企业的要实现「一二五」的目标(即在新增的公司类中,大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不低于1/3,中小型银行不低于2/3,争取3年以后,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占新增公司类的比例不低于50%)。

  「你先还了这笔钱,马上就可以再贷出来」是银行信贷员的常用话术。创业者在听完这句话后,部分会选择从小贷公司、典当行、融资租赁、私募基金等类金融机构,以及民间融资等借用过桥资金,以新还旧,而这样借款的年化利率通常极高,部分甚至达30%以上。

  「后续如果银行不给你续贷,你欠高利贷的钱怎么还?」欧阳晨曦强调,医生创业时一定要避免掉入这种融资陷阱,「很危险」。

  作为中国外科泰斗裘法祖院士的关门,前期有很长一段时间,欧阳晨曦的关注重心都放在「科研」上。

  2003年,欧阳晨曦从德国留学归国,到武汉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工作后,他便将「人造血管」选定为自己的科研方向。

  人造血管可用于多种血管疾病的治疗,当某部位血管出现老化、栓塞或破损等情况,不能正常供血时,可对其进行切除并用人造血管置换。

  早在20世纪50年代,人造血管便已研制成功,并获得临床应用,到21世纪初,直径大于6毫米的人造血管已普及,但小于6毫米的小口径血管的研制,仍然是国际难题。

  2008年,欧阳晨曦团队研发的小口径人造血管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国家级认可时,他却慢慢感觉到:科研做到「头」了,但同时他也发现:即便科研做到「头」了,产业化成绩仍然是零,因为实验室的发明创造不可能直接应用到人身上。

  当时,国家和地方政府已经把引进海外科技人才作为谋求发展、促进创新驱动的重要举措,支持政策陆续出台。例如,广东省早于2009 年就对引进创新科研团队资助最高金额 1 亿元。

  「体制内的医生怎么能从商呢?」这是当时的普遍思维定势。在科研院所的领导看来,产业化道路完全背离了学者道路、医者道路。

  不过,让欧阳晨曦感到庆幸的是,由于获得了政府的资助,故而医院方面虽然没有对其创业表示支持,但也没有强烈反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