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官方体育网页版:月饼模具里的民俗民风:琼饼嚼月唤相思

2024-05-03 06:09:52 1 来源:江南官方体育app 作者:江南综合体育app下载安装

  中国人对月亮有着亲切的情感,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你知道吗?小小的一枚月饼也蕴含着时代的特色,从不同历史时期的月饼模具,能看出不同时代的民俗民风;不同年代的月饼口味,见证着社会变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改变。其实,月饼就像是一张月圆形状的浮世绘,折射出不同的时代特征。

  观形,月饼饼面上有嫦娥奔月、龙凤呈祥、玉兔捣药;赏味,月饼内馅分双黄莲蓉、豆沙枣泥、五仁百果……今天,让我们一起从“形”到“味”,走进月饼的时光隧道,在月饼的发展史里,品味让人动容的家国情怀。

  制作月饼,模具不可或缺。月饼模具最早起源于宋代,但流传至今的月饼模具以明清和时期的居多,它们也被称为“生活木版画”。

  在海南省博物馆“仙凡之间”海南风情陈列展厅,摆放着三个时期的琼式月饼模具。琼式月饼比较精致小巧,模具体积也相应较小。这三个木质模具上,雕刻着精致清晰的图案,其中有两个圆形的模具上分别刻着“莲蓉”和“蛋黄莲蓉”,还有一个双面月饼模具,一面是寓意年年有余的鱼造型,另一面则是代表健康长寿的寿桃造型。

  海南省博物馆讲解员陈儿慧介绍,这几件琼式月饼模具,是省博物馆从富有南洋风情的海口骑楼老街征集而来的,都是时期的文物,用这种琼式月饼模具制作出来的月饼,酥香松软,拿不腻手,吃不甜喉,让很多老海南人一辈子都难以忘怀。

  旧时很多人家里都会自己制作月饼,月饼模具也大多是自制的,形式千姿百态,图案丰富多样,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儋州市新州镇黄月莲老人的家里,收藏着各式各样的琼式月饼模具。这些模具雕刻着各种各样精美的图案,有月亮、玉兔、莲花、蝴蝶、金鱼……每一个图案都美轮美奂,栩栩如生。

  黄月莲从年轻时开始做月饼,一直做到七十七岁因为腿脚不便,才停了下来。每一个模具里都有一段关于中秋的故事。黄月莲孙子小羊说,以前每年过了立秋,奶奶就开始为做月饼忙活起来。白天支灶、劈柴、磨粉、腌瓜条,晚上制作月饼,包好馅料的面团放进模具里,一压、一扣,一声响,一个完整的月饼就出来了。

  月光下,此起彼伏的扣模声一声接一声,月亮西沉的时候,所有的月饼便制作完成,等待上火烘烤。小羊说,奶奶会特意给每个孙辈制作蝴蝶形和虾形的月饼,寓意着吉祥平安,健康成长。

  月饼模具上的图案,如同反映中秋文化的一面镜子。留住这些精美的模具,也就留住百姓艺术化的民俗生活,留住传统文化的时代印记。

  2022年9月,广州国家版本馆曾举办过“团圆——广式月饼文化专题版本展”,展示了一方制作于1906年的月宫玉兔捣药板式月饼模。

  这个一百多年前的“玉兔捣药”月饼,并不是像今天标准月饼这般大小,而是长达35厘米、阔29厘米,中间圆形饼心直径也有25厘米,像一个意大利薄饼那么大。这个模具右上角刻有“光绪卅二年制”字样,画面上玉兔在桂树下捣药,嫦娥在月宫凉台翩翩起舞,周边还有花朵草木图案作装饰,雕刻设计丰富而典雅。从这个月饼模具可看出,清朝时期,月饼已是庆祝中秋节的隆重食品。

  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琼式月饼制作技艺传承人符志仁说,月饼就像一个特定的文化符号,圆圆的形状象征着团圆、团聚、阖家安康,月饼模具的纹样则传递着更为具体的意象,兔形、寿桃形、双鱼形、莲子形等纹样,从古至今都表达了人们祈求富贵吉祥、平安团圆的心愿。

  月饼模具是中国民间传统审美意识的物化载体之一,其造型和题材均不同程度受到民俗民风和地域的影响,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如今大多数的月饼生产已被机械化流水线所取代,在少数的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木质模具制饼方法。

  “邢氏东风月饼”是万宁当地历史最为悠久的月饼品牌之一,是万宁一代代人记忆中的儿时味道。这个品牌的月饼出自万城镇老街红专东路的东风茶楼,茶楼现在还保留着传统的制作工艺。

  “我们这些月饼都是一个个手工模具制作出来的。”东风茶楼负责人何子藩说,现在很多月饼都已更新换代,但他们还在坚持传统配方,手工制作,讲究的就是用老味道留住老街坊的心。

  东风茶楼的月饼模具图案并不复杂,传统的纹饰再加上月饼的馅料名称。有意思的是,万宁许多人喜欢一家人分着吃一个大月饼,东风茶楼制作的大月饼在当地很畅销。

  大月饼的模具上刻着龙、凤、圆月等吉祥花纹,最早的时候,月饼上的花纹是用手工雕画的,后来才应用模具节省了工时,何子藩说“制作大月饼时,要使用擀面杖一样的小木棍不断地擀,才能把模具里的饼压实。”

  这些年,海南民间的月饼生产从不缺乏想象力和创新力,一些新品种的出现,让人叹为观止。在琼海不少厂家尝试制作鸡屎藤月饼,还制作了专用的月饼模具,在模具上刻了“屎”字,这对于不了解鸡屎藤这一小众食材的外地人而言,是个“重口味”的选择。

  月饼模具,既是一种工具,也是一些人赖以生存的器具。海南水晶宫月饼师傅陈观说,他1989年南下“闯海”,当时身上就带着6个大小不同的月饼模具,那是他在广东吴川找专业师傅打制的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套月饼模里压出过超过10万只月饼,撑起了一家的生计。虽然如今手压式月饼模具筒代替了传统的月饼模具,但陈观更喜欢将原料放在模具里,通过压紧、敲打,制出的纯手工月饼。

  “我十六岁就开始跟师父学做月饼,做了三十多年的月饼,月饼模具就像我们的伙伴,用它做出来的月饼,是有温度的,是有爱的。”陈观骄傲地说,这有一个月饼师傅独特的仪式感。

  无论是模具压制还是机械流水线生产,月饼本身所蕴含的团圆美满之意,永远是所有中国人心中历久弥新的情感。每逢中秋佳节,一家人一起吃月饼、赏圆月,精致美味的月饼背后是精巧别致的工具,更是亲情和乡情记忆的延续。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月饼口味的需求也一直变化。目前在市场上,传统口味、水果口味、新型口味“三足鼎立”。特别是近两年来,新型口味的市场呈现出接受较快、市场规模占比显著提升的特点,海南月饼界冒出了许多“新宠”,如斑兰月饼、椰子月饼、鸡屎藤月饼,许多喜欢尝鲜的人纷纷下单,细品新味琼式月饼。

  “斑兰清新,奶香浓郁,太好吃了!”这两天,海口市民赵女士的单位发放了两盒斑兰蛋黄月饼,等不及中秋节,她迫不及待地拆箱品尝。金黄的饼皮里透着一抹翠绿,内里“镶嵌”着一整个蛋黄,斑兰味的月饼让她感到惊喜。

  不只是赵女士,斑兰味的月饼一上市便俘获了许多人的口味。一位烘焙店负责人说:“斑兰的香味很特殊,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我们今年也是首次推出斑兰月饼,市场反响很好。”

  往回追溯,其实月饼的花样一直在不断翻新,品种不断增加,各个地区的传统月饼也在各地“交叉”流行,使得月饼的品种外观、口感、味道更具独特风格。

  “大概是三十多年前,市场上出现芋蓉月饼,我们那时看这个就感到很新奇。”海口市民刘照成回忆起月饼口味的变化,最让他印象深刻的就是芋蓉馅的月饼,他说,尽管现在市场上有很多新口味的月饼,但都不及当年他吃到第一口芋蓉月饼时的惊艳。

  “00”后陈川豪则钟情于流心月饼,“流心月饼外皮松软,入口流心满溢,还有独特的咸甜芳香,中西合璧,小巧精致。”

  近年来,月饼不光在外形上、口味上做新文章,还在内涵上玩起了新花样,许多月饼品牌选择以“联名”的方式跨界发展。

  9月14日,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携手海南老字号海南龙泉集团共同推出“海丝华彩”“鲸喜相聚”两款联名文创月饼礼盒,不仅在月饼口味上推陈出新,包装方面更是融入南海海洋特色和极具中式美学风格的文物元素。

  “海丝华彩”灵感源于南海博物馆“源同流异——馆藏清代外销艺术品展”,包装源自馆藏文物“明黑漆嵌螺钿四层小撞盒”,设计上兼顾了美观与实用,既是包装盒,也可以用作首饰盒或者收纳盒。而“鲸喜相聚”的灵感来源于南海博物馆“南海鲸灵——馆藏鲸类标本展”,其内包装融入了“盲盒”概念和科普设计。

  海南龙泉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郑耀阳说,近几年很多新品牌在尝试与传统文化联名,作为海南的知名老字号企业,龙泉集团希望在传承经典老味道的基础上,不断结合当下人们的喜好进行创新、提升品质。